7月10日上午,省委、省政府舉行第四批第五批省實驗室和河南省柔性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集中揭牌儀式,我省省實驗室方陣迎來“大擴軍”,一次性新增6名成員,總數量升至14家。
這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論述和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標志著我省在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進程中又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兩年成陣列,省實驗室建設梯次推進不斷深入
短短兩年時間內,我省省實驗室建設由“從無到有”至“軍容鼎盛”,走出了一條耀眼的上升曲線——
2021年7月起,嵩山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黃河實驗室三家省實驗室在百日之內相繼揭牌運營;10月16日,10家省產業研究院和8家省中試基地同日揭牌,掀起了我省創新平臺建設的首輪高潮;
2022年3月22日,龍門實驗室、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3家省實驗室和15家省產業研究院、13家中試基地作為“第二梯隊”集體揭牌,開始向鄭州以外具有專業領域產業優勢的地市輻射;
9月22日,龍子湖新能源實驗室、中原食品實驗室和12家創新聯合體集中揭牌,推動形成了以省實驗室為核心、優質高端創新資源協同創新的“核心+基地+網絡”的創新格局;
2023年7月10日,天健先進生物醫學實驗室、平原實驗室、墨子實驗室、黃淮實驗室、中州實驗室、牧原實驗室和省柔性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集中揭牌,使省實驗室體系構建邁上新層次。
“2021年河南省科技創新委員會成立后,提出要按照‘強化儲備、梯次推進、創建高峰’的工作思路打造新的實驗室體系。”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張銳告訴記者,從兩年來的建設實踐看,省實驗室聚集國家戰略目標和我省重大戰略需求,梯次推進建設步伐,在內部運行機制、人才團隊組建、重大課題實施、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六名新成員,彰顯研發特色打造創新“引擎”
省實驗室作為對標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其建設工作和研發方向備受矚目。此次揭牌的6家省實驗室緊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各自研發領域打造引領產業加速發展的創新“引擎”——
天健先進生物醫學實驗室由鄭州大學牽頭組建,該實驗室將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使命,聚焦重大慢病病因病理的原創性理論突破,凝練重大科學問題,以“基礎、技術”為導向,以重大項目為紐帶,組織開展多學科、跨領域、全鏈條科技創新,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生物醫學創新平臺。
平原實驗室由河南師范大學、鄭州大學牽頭組建,該實驗室將聚焦傳染病、重大慢病及精神類疾病創新藥物,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帶動河南藥物創新產業發展,打造創新藥物研發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墨子實驗室由省科學院牽頭組建,將聚焦戰略新興領域關鍵半導體光電子芯片的安全自主可控,著力打造貫通光芯片全產業鏈的高能級創新平臺,推動河南成為半導體光電子科技和產業強省,為河南及全國半導體光電子產業結構重塑和轉型升級提供科技支撐。
黃淮實驗室由省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牽頭組建,將聚焦生態環境治理、綠色低碳循環,風險預警防控、綠色低碳材料和重大裝備研發等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和具有河南中原特色的優勢領域。
中州實驗室由河南大學牽頭組建,將聚焦代謝穩態和代謝適應兩大科學問題,打造國際一流的整合生物學創新平臺,開展整合生物學研究,發展藥物設計、遺傳改良、分子育種、生物智造等生命科學新技術和新方法,推動現代生物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牧原實驗室由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西湖大學牽頭組建,將努力構建一流合成生物創新平臺,攻克生物基制造核心問題,構建完善的綠色低碳技術體系和綠色制造支撐體系,支撐起萬畝千億能級合成生物產業發展。
此外,同時揭牌的柔性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也將納入省實驗室體系管理,將面向先進材料和柔性電子領域科技前沿和重大產業需求,驅動全省先進材料和柔性電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激活創新源,充分發揮省實驗室創新引領作用
張銳表示,省實驗室建設工作啟動兩年來,在建設過程中突出重塑重建新型的科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極大地激發創新活力,釋放創新效能,創新引領作用日益彰顯。
在人才引育方面,龍門實驗室聘任6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擔任6個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賦予首席科學家技術路線決定權、科研經費使用權、用人及薪酬分配權等;天健先進生物醫學實驗室聘任2名國家杰青作為實驗室領軍人才;平原實驗室引進了國家杰青等高層次領軍人才4名。
在科研攻關方面,神農種業實驗室開發了適用于我國地方雞基因組系列液相芯片——“神農1號”,對我國家禽種業振興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黃河實驗室的“水災變模擬試驗設施”已列入河南省“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在產業對接和成果轉化方面,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首個中試項目“浸萃一體化中試平臺”小試試驗已成功運行;龍子湖新能源實驗室與河南平煤神馬簽訂合作協議,聯合開展萬噸級新一代生物基尼龍5X單體戊二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