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提出,尊重他人學術話語權,反對門戶偏見和“學閥”作風,不得利用行政職務或學術地位壓制不同學術觀點。防止和反對科研領域的“圈子”文化,破除各種利益紐帶和人身依附關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和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共同發起《關于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做作風和學風建設表率的倡議書》指出堅決反對門戶偏見和“學閥”作風,帶頭破除各種利益紐帶。
科技成果轉化是近年來科技界重點關注的問題,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專家基于實踐進行研究與總結提煉,為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起草制定建言獻策、為相關轉化路徑探索貢獻良多。
然而:既然涉及研究,則必然涉及不同的學術觀點與話語權爭奪;既然涉及政策建議,則必然涉及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及需要建立一定的風險防控機制。
那么,科技成果轉化專家中會不會出現“學閥”?有可能。當滿足以下條件時,是有一定可能性出現“學閥”。
一、科技成果轉化專家的觀點得到區域科技主管部門的長期信任,例如長達五年、甚至長達十年在政策制定上,一直以同一位專家的思路為基礎,“學閥”土壤就基本具備。
二、區域成果轉化支持項目的評審上,從指南的制定、專家庫組成的建議,到具體項目評審的話語主導上,如果區域科技主管部門長期使用同一位專家為智囊,則圍繞其周圍會天然形成利益“圈子”,“學閥”權威就基本鞏固。
三、專家如果身處頂尖高校院所,則可借助本單位天然優勢,結合所在區域面向全國的示范作用,將學術影響放大、擴大到全國范圍。此時,其影響力不再局限于科技成果轉化范疇。通過借力、借勢,有可能形成對本單位內部同事甚至領導工作的強勢威懾,以及對本區域同行甚至全國同行不同觀點的強勢壓制,“學閥”權威將超越邊界。
鼓勵不同學術觀點交流碰撞,倡導嚴肅認真的學術討論和評論,排除地位影響和利益干擾。這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亦很重要。而“學閥”的形成,必然會讓事態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我們相信,科技成果轉化領域,專家們的初心是為推廣更多、更好的模式,以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但也要提防“學閥”的可能出現。
本文來自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