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信陽召開“兩茶+”產業創新發展座談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教授及博士生導師金征宇,茶樹種質創新與資源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宛曉春,分別以《食養智慧驅動下的“藥食同源”大健康產業升級與發展》和《大別山茶區夏秋茶資源利用》為題作主題報告;大別山實驗室執行主任、江南大學研究員謝正軍介紹了大別山實驗室建設、運營和賦能產業發展情況;湖北青磚茶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小平,應邀作了“科技賦能青磚茶產業發展”的主題分享。
信陽市、信陽師范大學、信陽農林學院部分領導,以及信陽市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大別山實驗室科研人員和信陽市“兩茶”企業家代表等參加座談會。
近年來,信陽加快推進“兩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提升“兩茶”產業發展質量,積極打造品牌開拓市場,不斷擴大信陽茶葉和信陽油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兩茶”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截至2024年底,信陽全市茶園面積達216萬畝,干茶總產量約9.5萬噸,農業總產值170億元。2025年,信陽毛尖品牌價值已達81.78億元,連續16年穩居全國前三位;全市種植油茶162.74萬畝,建成省級油茶產業示范園區4個、萬畝三產融合產業化示范園15個、千畝油茶種植示范基地97個,培育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7家,油茶產業年綜合產值48.62億元,比2019年增長345.24%。
2024年2月,大別山實驗室揭牌成立以來,聚焦“兩茶+”科技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重大科技需求、產業關鍵技術瓶頸,以品種選育、綠色低碳、精深加工、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著力打造國內“兩茶+”產業高端人才聚集和科技創新高地,推動“兩茶+”產業轉型升級。已柔性引進11個科研團隊近200名科研人才,實施科研重點課題11項,開展應用技術研究8項,撰寫高水平論文20余篇,申報知識產權10項,開發生產了信陽紅茶、黑茶、白茶等新茶類,研制出了茶啤酒、茶面膜、茶飲料等新型茶產品,不斷豐富茶葉產品及衍生品,助力大別山區鄉村振興。
圍繞“兩茶”種質資源選育、“兩茶+”基礎和應用研究、重點課題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產品創新開發和產業延鏈補鏈等話題,大別山實驗室副主任、茶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宋傳奎,以及劉文新、李廣義、李建、伍德軍、陳世法、潘滋潤等企業家代表分別發言。
在認真聽取各方發言后,信陽市委書記蔡松濤表示,要聚焦“兩茶”,搶抓創新發展難得機遇。依托大別山實驗室整合科研力量,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針對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開發新式茶飲、藥食同源產品等高附加值品類,延伸夏秋茶綜合利用鏈條,以科技創新引領消費新潮流。要聚焦“兩茶”,在產業鏈上重點突破。相關部門要聯合大別山實驗室,系統梳理茶葉與油茶全產業鏈,從種植、加工到消費新場景逐一研究,繪制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圖譜,重點攻關突破“兩茶+”高價值轉化環節,強化實驗室對“兩茶”產品品質標準化、功能成分研究的科技背書,為招商引資與資本投入提供權威指引。要聚焦“兩茶”,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龍頭企業與實驗室深度對接。政府要強化政策保障與服務,支持企業聯合攻關關鍵技術轉化科技成果。通過“科技+龍頭+市場”模式,構建協同發展生態,把信陽毛尖打造成全國綠茶領軍品牌,把油茶產業做優做強。
來源:河南日報